從仙跡岩看 清楚分出興福 蟾蜍陰陽界線 |
興福庄的興福山
走讀景美,曾走過興福庄,是沿著興隆路一段 二段找尋消失的萬盛溪。今天與何老師是走讀沿著有陰陽山之稱的興福山,這條山徑,平時少 有人走,必須通過一段已規劃為公園予定地的墳區。同學於興隆路花木市場集合,這裡曾是早期0南公車總站,沿萬盛街106巷(王留公圳古道),在萬街108號與17號附近開始,旁有一土地公廟,這是一條早期興福庄通往萬盛庄的古道,興福山區早期種有鳳梨,所以又稱鳳梨古道。
萬盛街108 與17號起 |
旁有土地公 |
新舊路交叉 |
七十二砌(階)與翁厝
道路彎曲狹小,經過(棣慕華)牧師紀念館(台大植物教授),旁有如九分的山旁階梯房子,來到149號往左上山坡階梯,再往上即是陰陽界線及有舊地名的(七十二階)。往下即到翁厝,即是附近皆姓翁,是一三合院,有百年已上古厝,目前仍有數戶人家居住在此。古厝是三合院,下方石塊堆砌,中間以磚瓦加泥土,上方是樑柱屋瓦,舊屋瓦已頹壞,改以鐵屋瓦替代,翁先生說附近墓園是其祖先出售出去的。這裡規劃為公園予定地,仍有許多墓未遷移。牧師紀念館 |
路旁山坡地房舍 |
萬盛街149號上階梯 |
古地名=七十二階 |
翁厝 |
翁厝古厝 |
翁先生說祖先往事 |
湖仔內 興福國中
沿興福路95巷出去,來到有公車站牌的社區(大11 小5),經一廢棄碉堡,曾是防禦工事。來到興福國中,這裡古名湖仔內,故名是漥地,常淹水,政府採二種措施,一建下潛式隧道排水,一為在辛亥路附近建滯洪池。
廢棄碉堡 |
出到興福路95巷口 |
對面是興福國中 |
沿興福路往興隆路方向 |
土地公坡 福興宮
近興隆路口,右邊進入有一山坡地,古地名(土地公坡),上有百年大樟樹,未被列管。下土地公坡,即是建於乾隆年間一、二百年的福興宮土地公廟,廟內有一(福德正神)石碑,是最原始的主祀。廟埕有一環保金爐,每月9、19、29舉辦焚燒金紙,有環境污染的淨化設備,可謂先進。百年老樟樹 |
土地公坡 |
興福宮 |
石碑 |
供奉土地公 |
環保金爐 |
淨化金紙廢氣 |
離開福興宮,經興德國小、1941年電塔基座(上標民國三十年,是歷史錯亂寫法,那時還有日本昭和年間,那來民國三十年),經興隆路二段203巷進入,進入一片現代大樓住宅區,就在203巷底108號對面,左邊小山坡出現一個被廢棄的墓園,是台北市列為歷史建築的(賴氏萬壽塔)。
為1940年大稻埕賴氏祖塔,塔頂有風獅爺造型,據考是沖繩式造型,是黑潮文化的一種,上有葫蘆、南瓜等吉祥物造型,其他地方少見。早期,防人為破壞,墓園前有一排字(來觀者得利回家平安,來損者得病回家絕亡)。建築,其他地方少見,列歷史建築,但無維護,不久恐毀壞。
往回走,由右側景丰路入,走到萬壽堂,對面山坡地,有一台北市市定古蹟(建塚紀念碑),是記載1929年,由大稻埕公益人士:辜顯榮、陳天來、林柏壽、許丙等集資,於興福庄購土地30甲,供萬華、古亭窮困人家安葬用地,建塔紀念。雖是市定古蹟,已荒廢不堪,無法進入 ,只以歷史照片提示。
沿景丰路前進,來到興順街80巷,右轉經交通分隊,抵景美運動公園,這又稱(十五分遺址紀念公園),是考古家發現2000年前,巴圖石器所在,立碑紀念,旁有順天宮,宮旁有一大排水工程口洞,即是市府為興福社區,解決淹水措施之一,工程採(地下挖掘方式),今天興福庄踏查,就此劃下句點。水路萬盛溪遺跡與山路興福山,對景美興福庄作一完整紀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