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景美公園木木見橋造型 |
景尾溪舊河道遺址
景美溪原名景尾溪,更早期原住民名稱是霧裡薛溪,意為(漂亮河流),因1762年王留公圳完工,建木木見橋跨越景尾溪,而有木見尾之名。日治時期稱為景尾溪,根據1898-1910年歷史地圖,明顯河道流向與今日有別,所以在河道邊緣,有數個與溪河有關的古地名,如溪仔口、溪口街、頂溪洲、下溪洲,又因1990年、台北景美溪沿岸堤防工程建築完成,原舊河道成為新公園,如景美公園、萬慶公園、萬和1號公園、萬和2號公園、萬和3號公園、萬年公園,分別屬於景美里、萬慶里、萬和里、萬年里。河道邊,早期即存在有人居聚落,有的仍存在,有的因種種因素而產生變遷,有的改建成高樓大廈,不出數年,古老歷史記憶將逐漸凋零,走訪老景美,棎究老聚落,留下歷史記錄。
|
走訪路線 |
|
1898-1910年台灣歷史地圖 |
尋訪溪仔口
由景美捷運站出發
溪仔口、曾經是先民經淡水河往上游落腳景美首站,時間約在1720-1740之間。
今天,隨何老師與文山社大同學,由景美捷運站出發,通過羅斯福路六段,走萬慶街。萬慶街呈Y字型,原本老街是萬慶巖祖師廟直通景美老街街道,因道路變更,而呈Y字。
|
萬慶街入口 |
|
Y字萬慶街,左新街右老街 |
路口頂樓是高積淵祭祀宗祠,高家開拓景美,留有大批族人,所謂上三下五,上三是佛字輩(叔輩) ,下五是積字輩(侄子輩),原宗祠在一樓,因改建而位於樓頂。(萬華學海書院也是)
|
高積淵宗祠 |
|
舊照片 |
再往前走是原市場,有豬肉製品,賣香製品等,見證原老聚落存在,旁有一新大樓(台大御花園)也是老市場(萬慶市場改建),所以須留市場用地(頂好超市)。
|
原萬慶市場 |
|
市場邊的老商店 |
再往前走,有一路標,是萬慶街轉彎的路標,附近有育英街巷、萬慶街、景福街230巷各各門號、見証地方都市發展過程留下記錄。
再往前走,路旁屋子呈高台樓設計,充分表現緊鄰溪邊防淹水設計,在堤防未建前的屋舍。
景美里活動中心-國防部老宿舍遺跡
在育英街57巷7號,有景美里活動中心,是國防部老宿舍,經里長努力復原,成為里民活動中心,並保存近百年老屋舍,呈現彌足珍貴里民資產。可能是1950年代或更早的公家建築,內有三棵老樹:麵包樹、枇杷、梅樹,有眷村擴音器改造之花台,有龍柱、八卦窗,有心經營的里長,令人敬佩。
|
擴音器 |
|
龍柱 |
|
八卦窗 |
|
早期建築 |
|
麵包樹 |
|
枇杷 |
|
同學與梅樹 里長合影 |
景美河濱公園
原是景尾溪舊溪道,因溪水變動成河濱公園,1988年堤防建成,而變成與溪流隔離。有一孫中山銅像,內有景美木見美介紹及木木見橋造型,(1.5公尺 x2.5公尺 x90公尺之木木見橋47根木椿長10公尺),足以証明景美里對古景美歷史之重視。若木木見橋建在景美遺址附近,必為景美地區特殊歷史增添能見度。
|
孫中山像 |
|
中低漥的景美公園 |
P
|
賞鳥大砲相機 |
|
公園位置 |
|
景尾橋歷史介紹 |
|
1762 |
|
1908 |
|
1963 |
|
1.5公尺 x2.5公尺 x90公尺之木木見橋47根木椿長10公尺 |
進入萬慶公園
往前,同樣在公園內,但已進入萬慶公園內。路旁有公園分界示意圖。
|
景美萬慶二公園相連 |
往前走到萬慶街37巷21號,有一老屋,上有老磚,刻有(TR磚),見證溪邊老聚落存在。及公園以前是低漥地,及以泥土墊高後差異對照。
|
TR磚 |
|
地基墊高前歷史照片 |
|
目前填高,已不見低地 |
|
水黃皮是靠河邊植物 |
來到古老(溪仔口)--萬慶巖清水祖師廟
清水祖師廟建於1831年,原在近景尾溪邊(今高架橋下),廟內供奉安溪移民主神(清水祖師),又名黑面祖師公,在台北有三處,淡水、三峽、 萬華。據考証,此處原為先民進入景尾開墾之最早渡口,即舊地名溪仔口之由來。廟前堤防外,就是早期船舶靠岸渡口。
|
新增說明文字 |
|
何老師提供 |
祖師廟內有許多珍貴歷史文物,匾額:開門甘露,清道光年間香爐,廟會扶鑾。及保正陣保正、保正嬸,及農曆3/15放軍 4/15收軍習俗(民間有初一 十五犒軍習俗)。
|
清水祖師 |
|
道光年間香爐 |
|
保正陣 |
|
放軍繞境 |
另外,廟內也實施環保燒金紙,以米代替金紙,且可取回食用。最特別,有萬慶文化走廊,展示景美古老照片,推動本土歷史回顧,相當特別。
|
1874外國人拍的木木見橋 |
|
米代金紙 |
走入堤防外,親見溪仔口今昔對比。
|
疏洪 門 |
|
河濱自行車道 |
|
何老師提供 原溪仔口渡口 |
|
景美溪舊道 |
|
過此單車橋即景文街146巷 |
走進頂溪洲
出溪洲疏散門,即進入單車道,不遠處有一景文街146巷標示,過了橋,進入頂溪洲,這裡,曾是景美鎮頂溪洲,景美編入台北市,頂溪洲也編入台北市。不遠處是新店市大鵬新村眷村改建地。因新溪支流已填平,致有河中高灘地屬於台北市之奇景。路邊是老屋舍,及高爾夫練習場,門牌號碼有舊新店復興路與新景文街146巷。
不遠處,即是新店市界,路旁有(西營)小廟。這一塊台北市的邊陲,最後如何處理,有待大家看下去。
寫得很好!謝謝!
回覆刪除對了!安溪大坪移民而來的大平高氏應是「上五佛下八積」才對!(請見下文章)
回覆刪除https://www.wenshan.org.tw/index.php/%E6%96%87%E5%B1%B1%E5%AD%B8%E8%B3%87%E8%A8%8A%E7%B6%B2/%E6%96%87%E5%8F%B2/item/955-2015-03-17-12-17-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