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走讀公館-- 王留公圳 與霧裡薛圳遺跡



台大大安支線(原)

 王留公圳穿越景美之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大台北圳路線

王留公圳在木見尾跨越景美溪(1760),沿景美街(1908年改景文街)向北,沿現在羅斯福路五段旁,經萬隆後,沿今花木市場旁的萬盛街106巷,再跨越萬盛溪(建有小木木見),向右轉北行,來到四段119巷,主幹線沿芳蘭路向東行,進入辛亥路三段,再過和平東路三段,灌溉松山、信義、三張犁等地農田。(這一條即是1908年王留公圳組合的東幹線)
萬盛街106巷
穿越萬盛溪進入萬興街
沿今萬盛街與蟾蜍山之間(即萬盛山莊旁),這一段路近100公尺有數十處人孔蓋,即是原圳道遺址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萬盛人孔蓋密集

王留公圳主幹線(東幹線)

來到羅斯福路四段與師大分部路口,沿羅斯福路四段右側(往景美方向),經數十公尺來到四段119巷,主幹線向東經下公館(KYMCO機車旁)芳蘭路向松山方向前去。


119巷

王留公圳主幹線與大安支線(1907年後為王留公圳第一幹線)

在四段119巷後民族國中旁,拉一條大安支線,向東北穿越基隆路,舟山路,進入現在的台大校園,經生態池、醉月湖向北灌溉大安區農田。(王留公圳東幹線大安支線)主幹線經四段119巷蟾蜍山下,流向芳蘭路,流向台北東區,灌溉松山,五 分埔庄、興雅庄農田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羅斯福路四段119巷20號附近

主幹線向東經芳蘭路向東

蟾蜍聚落展覽--王留公圳流過

日本農業試驗所(民族國中)農田

王留公圳照片

經119巷蟾蜍山下大轉彎

台大生態池旁大安圳道

記載此處是王留公圳大安支線遺址,經王留公水利會補助2017年9 月完工,並有圖記載大安支線原路線與後來新路線,沿小椰林大道北行。
大安支線新路線




台大醉月湖旁大安圳道遺址

走過椰林大道,來到醉月湖,這也存有一處遺址復原,是2017年7 月完工。
醉月湖

大安支線原路線




椰林大道


霧裡薛圳遺址(1907年後為王留公圳第二幹線)

霧裡圳開發比王留公圳更早(約1735年),在木柵鯉魚山邊埤腹取景美溪水,經世新大學校門山邊,穿越石門,景興路,在景美市場沿景後街到景美國中,之後一說由此來到興隆路一段230巷借萬溪河道向北經蟾蜍山公館,一說由景美國中,穿過現在台電變所,也來到蟾蜍山公館,不管那一條路線,在1735年到1908年,這170年之間,霧裡圳與王留公圳是並存,並且在蟾蜍山下一同向北。王留公圳在羅斯福路四段119巷向東走。霧裡薛圳是向北走,灌溉古亭、艋舺、大同區一帶。(1908年以後稱王留公圳西幹線)
(汀州路四段23巷是萬新鐵路遺址,到四段150巷才進入羅斯福路,向北走汀州路三、二、一段到萬華。)
汀州路四段23巷是萬新鐵路
往前羅斯福路四段206巷28號附近,何老師提出可能是原霧裡薛圳圳道,巷道留下可觀人孔蓋,盡頭仍有處空地。






污水處理廠

 霧裡薛圳汀州路三段200巷明渠

穿越基隆路福和橋頭,圳道沿汀州路向北,經寶藏巖前空地萬新鐵路公館站遺址,來到三段200巷,向左轉入,見一處明渠遺址。
(萬新鐵路公館站)汀州路與福和橋頭

一空地遺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霧裡薛圳遺址

霧裡薛圳林口支線

再往前來到汀州路104巷口,這裡是林口支線分出去,沿小觀音山旁灌溉林口庄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汀州路三段104巷


林口支線
到一處機車停車區,及汀州路三段160巷附近又有二處明渠。
機車停車場後


160巷附近



由104巷出來,在汀州路上,面對羅斯福路方向,霧裡薛圳在此穿越汀州路入大樓之間。

二樓房之間流向羅斯福路三段

霧裡薛圳準備穿越羅斯福路三段

在羅斯福路三段12巷拉麵店附近,在酒釀湯旁流出羅斯福路三段,再到生活工場附近,穿越羅斯路,流向台大附近新生南路邊的溫州街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酒釀湯圓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生活工場

台大新生南路(王留公圳原址碑)

在台大新生南路附近,台北文獻會立一石碑(王留公圳遺原趾),記載郭錫王留開拓圳道歷史,誏人來人往的台大人知道此歷史,傳承地方歷史,用心良苦。新生南路,在日治初期有人力挖掘的一段(堀川),順著新生南路經霧裡薛圳一條支圳,到新生北路大排水系統。何老師認為這裡立碑用意很好,但與霧裡薛圳、王留公圳有一些距離。若以1907年整併後是王留公圳第二幹線附近,若1907年之前,是霧裡薛圳之名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洵跡(霧裡薛圳遺趾)

在新生南路右側(往公館方向,台大的另一邊),有台北市都更處做的一處景觀區,取名洵跡,主要藉(霧裡薛圳) (王留公圳)在公館、台大、古亭附近的歷史足跡,誏台北人重發現往昔的灌溉水利系統與歷史文化,在這裡設有圳道石籠,是古代護圳道的生態工法。水缸,是圳道涵洞所用,如同現代水泥管。便橋,方便行人通行。


霧裡薛圳九汴頭

在新生南路一段54巷,有一處空地(臨溫州街),即霧裡薛圳在此區分為九條支線所在(現資料呈現三條),東支線穿越台大体育館,灌溉復興南路沿線(台北遠東SOGO),中線為主線延伸向北,通向中山區達基隆河。西線沿羅斯福路向西北方向到艋舺。
九汴頭


新生南路一段54巷7號附近

霧裡薛圳景觀區(大學里設置)

在九汴頭後方,溫州街42巷內,有大學里設置一處(霧裡薛圳)景觀復原區,圳內養殖鯉魚,種植柳樹,造景,非常有味道的一處景觀。並記載(走讀 霧裡薛圳),說:1724雍正二年-1735年乾隆初年,陳元利記記與周合宣記在木柵引景美溪水灌溉木柵、景美、公館、古亭、大安、艋舺等近589甲農田,為台北有記錄第一條水圳。









霧裡薛圳走讀至此,有個圓滿結束,雖因日本時代為有效管理,將水圳由民營改為公營,名稱也合併為(王留公水利組合),使後人一碰到台北圳道,就叫(王留公圳),但經各方人士研究,終使圳道恢復原來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