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景美橋夜色2017 |
梘尾地名的由來與演變(梘尾 1762年-景尾1895年-景美1950年)
景美在台北並不算大,發展也不是很熱鬧,但,景美一直是台北南區一個交通樞紐。每每行經世新大學前,前方新穎景美橋倒影,總會想起這裡有無數故事有待去發掘。這次,有緣參加文山社大, 由何文賢老所指導(文山學)課程,提供完整資訊與歷史圖片,及萬慶里(景美鄉土專輯)圖片,加上實地踏查,經三個月的課程,總算有初步的認知,並將所學做一個整理報導,期待各位指正。
景美進入漢人開拓時期,推斷在清乾隆時代,繁榮在嘉慶道光時期(1837成街肆),名(梘 尾)出現在1762年瑠公圳建成之後-日本時期1895後改為(景尾),台語音相同,一直到1950民國39年改為台北縣景美鎮,才出現(景美)二字,1968年民國57年歸入台北市景美區,1990年民國79年又與木柵合併,名為文山區,景美就只留下(景美捷運站,景美國中小,景美街,景美里)名稱。
而行政區地名使用近200多年歷史的梘美 景美就這樣消失了,值得我們記錄與保存。
(梘)尾地名 來自瑠公圳的開發
為何稱為(梘)尾? 木(梘)是什麼? 與瑠公圳是什麼關係?瑠公圳如何跨越景美溪?瑠公圳在景美流經(景美街)還是(景文街)?還有什麼圳? 以前鐵路在那裡?以前台車路在那裡?這些疑點,是我參加這堂課想釐清的主題,經何老師課堂說明及實地踏查指導,以下內容逐一說明。
瑠公圳與霧裡薛圳的開發
瑠公圳此圳道的開發,是由郭錫瑠父子,結合地方人士,於1740年開始,為建一水圳,引新店溪水,進入台北盆地灌溉東區農田,經過20餘年努力,終於1762開通。原在此地,更早約1725年有一水圳,是自木柵埤腹鯉魚山側引景美溪(原名霧裡薛溪),進台北灌溉台北西區農田,名為霧裡薛圳。(附圖,兩圳道路線)
|
何老師手繪路線圖 |
木梘原貌,新店端名梘頭,此端名梘尾,於是有了這一地名。灌溉面積約700甲。
|
1898-1910台灣歷史地圖(中研院) |
|
第一代木梘橋1762完工(約1874年外國人拍攝) |
跟何老師走入景美時光隧道
第一景觀點是(文山劇場)
今天,我們由何老師帶領,在景美捷運站1號出口集合。第一景觀點是(文山劇場),原是景美區(鎮)公所位置,這是一兒童劇場,內有一裝置藝術品( 文山戲林 ),活潑生動。
二、景美集應廟戲台前空地
從這裡可看見集應廟廟頂,但許多人就是找不到集應廟。廟方計畫將來能重建廟前廣場,誏這裡成為景美重要地標。
|
捷運站出口 |
|
廟前地標不明顯 |
|
景美地標 集應廟未來藍圖
|
三、車前路代表景美交通樞紐(火車與公路)
車前路只有83.3公尺,原一端是景美火車站前的一條路。 日治時期,私人(台北鐵道株式會社)蓋了萬新鐵路1921(萬華到新店10.7公里),景美站所在。看看何老師所提供古時照片。一端火車站一端公路局車站。現有捷運取代原火車,站名仍是景美。(當時是景尾)。鐵道的前身是1919年輕便車,有南門到新店,景美到木柵、石碇,萬隆到興隆路等線。
|
車前路 |
|
1919輕便車 |
|
當時火車 |
|
日治期 景尾站內月台與軌道 |
四、景文街上
走在景文街上,這裡是1908年,日本政府將水圳收歸公有,統一規劃,將瑠公圳原走(景美街),遷移建新的水陸兩用橋,才走景文街。
|
1908第二代瑠公橋 |
|
水圳水量大 |
|
張傳生醫師,文山診所張醫師留存歷史見証 |
創立於1897年,1904年在此建校,校內有二棵百年金龜樹,是來自墨西哥品種,葉像金龜而取名,校旁第凡內大樓邊,有二棵茄苳樹,列保護古樹,(葉可當泡茶)。校前有主題藝術創作品,取材自景美街48號建材加上現代創作,也算是傳承古物文化。各國小圍牆壁畫,如能與景美歷史相關,相信對提升景美人歷史光榮感,會有大作用。
|
百年老樹-金龜樹 |
|
葉如金龜 |
|
公共造型藝術 |
六、百年瑞泰麻油(今與昔)
老照片與現今店面對比,時光瞬間倒轉100年----
|
老照片瑞泰油行,店前有水圳 |
|
何老師本尊手持老照片做對比 |
七、1908年見証歷史鐵証 (開道碑)與四代景美橋
1901年日本政府將水圳收歸公有統一管理,1908年將(王留)公圳圳道移景文街,將景美街填平及開通往木柵一段的道路,由政府與地方人士出資,建碑以紀念。碑文由清末台灣最後一位舉人(高選鋒)所寫,石碑在1980年建堤坊時被遷移到228公園,景美國小100周年1997時才移回現址。石碑尋回過程相當不易,有必要好好保存此古物。如加亭保護,與文字說明開道源由。
|
開道碑 |
景美橋(第四代)2009-2017至今,為景觀橋-,下方為單車道與河濱步道--
|
2010第四代橋-迄今 |
|
2010第四代橋-迄今,上有景文街146巷標示(頂溪洲) |
(2)廟內重點特色
進入傳統廟宇,一般是左青龍(進) 右白虎(出),通常不走正門。以示尊敬。
左青龍(入口)
|
右白虎(出口) |
兩側石雕二般寓含好意。左有旗 葫 右有戟磬,像徽 祈福 與吉慶
|
旗與葫 ( 祈福) |
|
戟磬(吉慶) |
兩隻石獅與石枕,為穩定兩扇門用,石枕又稱乞丐石。早期乞丐會坐此石乞討。公獅含球,有祈求之意。母獅逗小獅。傳說石獅是1867年留下之古物。
|
石獅 |
|
石枕 |
(3)殿內匾額
最早為同治六年1867年之(大平世澤) 大正十三年(1924年)之(威鎮東瀛 )
又有高姓名人賜匾 高魁元 高玉樹
文物又有義樂軒之七爺 八爺之歷史古物及出巡文物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繞境。原頂街奉石門宮,組文義軒北管,下街奉進興宮,組文樂軒北管,互相較勁。光復後兩陣頭合併為義樂軒。不再較量。
|
出巡文物 |
|
義樂軒之七爺 八爺
|
|
集應廟年間行事 |
石材年代久遠之交趾燒,及不同時期之建材砂岩 觀音石,及大正十三年碑文曾被改為民國十三年,有一塊未改回來。
|
交趾燒 |
|
砂岩柱(久) |
|
觀音石柱(近) |
|
未被改回大正十三 |
|
大正十三年重修 |
饒富意義之四不足警世畫。敬告世人當知足。彭祖焚香祝壽年,石崇巨富苦錢,漢武稱帝欲作仙、嫦娥照鏡嫌面醜
廟內一付對聯,描述早年景美街庄的熱鬧情況,(景山展畫屏脈鍾寶剎千人拜。溪水環玉帶波朠華堂萬點光)。
新圳道走景文街1908年後與老圳道1908以前走景美街交會點。
|
景美街老王留公圳道與1908新圳道交接處 |
十三、義興樓名菜
參觀完畢, 由何老師帶領同學一起來義興樓品嚐百年古早味,也誏老街之行,更深刻体會古老味道,為此行程劃下完美句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